愉快的寒假生活就要开始了。寒假是季节性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容易爆发的时期,幼儿是传染病的易感群体,为做好寒假传染病的防控工作,引导幼儿和家长在寒假期间采取科学措施,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让宝贝度过一个安全、愉快、健康的假期。在此,小编与您一起分享来自第八幼儿园的“假期保健——传染病科普小知识”。
一、新型冠状病毒
病因: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所致肺炎。
主要症状:
起初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多数预后良好,少数病情危重,甚至可致死亡。
传播途径:
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都是主要传播途径。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
日常预防:
1.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好个人卫生常态化疫情防护措施。避免用手接触口、鼻、眼、勤洗手、不随地吐痰,打喷嚏或者咳嗽时遮住口鼻。
2.外出时,注意科学佩戴口罩。
3.养成良好的公共卫生素养,了解学习垃圾分类知识,丢弃垃圾时请分类投放。
4.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式场所,注意与他人接触时保持“一米线”安全距离。
5.多参加健康的户外体育活动,增强体质和免疫力。注意规律饮食与作息,保持充足睡眠,减少疾病感染风险。
二、诺如病毒
诺如病毒感染的一种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三、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主要表现:
起病急、高热、畏寒、头痛、肌肉关节酸痛,全身乏力、鼻塞、咽痛和干咳,少数患者可有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传播途径:
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四、手足口病
病因:
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
主要表现:
患儿有轻微的发烧,口腔内部出现水泡,有时会伴有疼痛感,形成口腔的浅表溃疡。病后1—2天,患者的手脚上会出现水泡(多见于患者手指、手心和脚心的皮肤表面),但不痒不痛。
预防措施:
做好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预防病从口入。尽量少让幼儿到拥挤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注意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五、水痘
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主要症状:
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
传播途径:
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
以上是八幼小编推送的常见传染病科普知识,请大家重视寒假传染病的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让幼儿拥有一个健康、愉快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