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保健之窗>>育儿问答>>文章内容
遇上雨雪天,这样做好健康防护(中二)
发布时间:2024-02-22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张琳君

持续严寒或湿冷天气容易导致冻伤,易发于四肢末端、面部和耳廓等部位。预防冻伤应穿戴保暖衣物、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应保护好手指、脚趾、耳朵等易冻部位,戴好手套、穿厚袜棉鞋。同时要保持皮肤干燥,鞋袜潮湿后要及时更换。
如已出现冻伤症状,应立即转移到温暖场所,用身体温暖冻伤部位,以维持足够血供,同时尽快就医。紧急情况下也可采取水浴复温,水温应控制在37℃-43℃间。不能用电热毯、火炉、电暖器等“干热”设备烘烤,因为冻伤部位麻木时很容易引起烧伤。严禁对冻伤部位进行反复摩擦。
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时,过低的气温会对呼吸道造成诸多影响。一是冷空气直接刺激气道,引起咳嗽和气管痉挛,导致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病情反复或加重。二是寒冷刺激导致气道防御功能降低和呼吸道黏膜损伤,增加细菌和病毒等入侵人体的机会;加之春节期间人员集聚、流动频繁、室内空气质量较差,更易造成呼吸道疾病高发。低温雨雪冰冻天气来袭,公众应注意保暖,特别是头部、胸背和足部保暖。在人群聚集的地方佩戴好口罩。注意环境卫生和室内通风,增加通风换气次数,开窗时避免穿堂冷风。

健康提示一:预防冻伤、跌伤以及皮肤疾病

户外出行注意携带足够防寒衣物,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等保暖物品,并注意携带伞具。
尽量保持衣物干燥,避免弄湿衣服,休息睡觉时,应注意保暖。
尽量多吃些高热量的食物,可以起到御寒的作用,多喝热饮,有助保持体温。
裸手不要接触金属物体,寒冷季节这种物体表面温度很低,热传导很快,手接触易于冻伤。
加强膝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和踝关节等部位的保暖防护。
老年人耐寒能力差,户外时应特别注意腿脚保暖,避免久坐,经常站立活动、跺脚、搓手等促进血液循环。
双手不要插在口袋里,放在外面可以保持平衡,万一跌倒用手撑着,不易把腿跌伤。
走路时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并略向前倾,这样底盘大、重心稳。走路步幅宜小,迈大步容易跌倒。
雨雪天气,一旦感觉即将跌倒,要赶快下蹲,降低身体的重心,减少滑倒时的冲击力。

健康提示二: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和心血管疾病

广大群众要注意适当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保持良好的生活规律,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均衡饮食。
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服。
儿童、老年人、体弱者和慢性病患者应尽量避免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如必须外出,应避免长时间置身户外。
中老年人户外锻炼需避开早晚低温时段,注意防寒保暖。

健康提示三:预防交通伤害事故

驾驶员朋友要保持车况良好,对车辆采取必要的防滑措施,严格执行交通规则,安全行驶,特别要注意避让行人。
如果不小心滑倒,尽量别用手腕去支撑地面,这种摔倒姿势最易造成手臂骨折,可将身体顺势倒地,因衣服厚实,不易造成损伤。

健康提示四:预防一氧化碳中毒

天气寒冷,人们更容易门窗紧闭,因空气不流通而造成一氧化碳蓄积引发中毒事件。
要保持正在使用的设施设备处于良好状态,正确使用煤气灶等设施,注意室内通风,出现煤气泄漏事件,应立即关闭气源,开窗通气。
对中毒患者采取临时性救护措施,在通风场所开展人工呼吸,并迅速拨打120求助。
小心使用碳火炉,直接桶盆不可取,煤炉须得有烟囱,烟道要畅通,燃烧要完全,定时换气与通风。

健康提示五:用水用电安全

对暴露在外的供水管道、水龙头等供水设施须用棉麻织物、塑料泡沫等保温材料进行包扎。室外水表井内应填满锯末、棉絮或其他保温材料,上面罩上塑料布,并将水表箱盖盖好,可有效预防水表及闸阀冻坏。水表安装在楼道内的还要注意随手关闭楼道门。
严寒天气里,可在晚间稍稍拧开水龙头滴水成线,保证管内自来水流动,可有效预防管道冻堵。滴下的水可以使用合适的容器接着,以节约用水。
利用电热毯、电暖器等大功率电器取暖时,要注意不可超负荷用电。不要将电暖器等取暖设备拿来烘烤衣物。使用电暖器时不可自行使用没有地线的两孔插座。
注意充电安全。尤其对电动车进行充电,不私拉乱接电线,不超负荷进行充电。家用电器或电线发生火灾时,应先断开电源再灭火。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红梅东村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