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霸凌,是当下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话题,也是不少家长心里挥不去的一大梦魇。而提起校园霸凌,很多人脑海中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学校里熊孩子殴打、故意推搡那些弱小孩子的显性霸凌。但其实,并不只是对孩子造成身体伤害的殴打、推搡才叫霸凌,还有一种霸凌,叫隐形霸凌。
常见的隐形霸凌有两种:
其一是行为霸凌,比如孤立、排挤、被拉扯头发、挠痒痒、强制牵手或者拥抱、在脸上画画……
其二是言语霸凌,像取绰号、开恶意玩笑、散播谣言、讥讽、指责、不屑、恐吓、威胁等等,都属于言语霸凌。
这些隐形霸凌可能不会让孩子遭受皮肉之苦,但往往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和心理创伤。
美国教育发展中心的研究指出:64%的孩子被霸凌后不会告诉任何人。孩子默默承受霸凌,让负面情绪肆虐,变得孤僻、自卑、养成讨好型人格,造成社交障碍,严重的发展成儿童抑郁症。
可见,隐形霸凌对孩子造成的孩子并不亚于身体冲突,更令人痛心的是,隐形霸凌并不只存在于小学、高中、大学,就连幼儿园,都有可能出现类似的情况。
纪录片《小孩的秘密生活》中有个叫小烁的男孩,伸手在小曼的脖颈处“挠痒痒”,而这样的行为,小曼是不愿意的,她一直在躲闪,满脸的不开心,但是却不敢拒绝、不敢反抗。
没过多会儿,小烁又换了一个对象继续欺负,他指着小诺的鼻子嘲讽:“昂米诺这脸真丑!”小姑娘哭了,小烁继续指责:“哭哭哭,就知道哭,丢人!”
由于孩子自我认知有限,遭受言语上的隐形霸凌时,只会自我怀疑,我就是丑,我哭就是丢人,我做得不好,久而久之,会慢慢变得自卑、怯懦,甚至会对幼儿园产生排斥和厌恶,不愿上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