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已过,气温变化无常,目前依然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期。幼儿们已经开学,在教室中聚集学习又为呼吸道传染病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做好和落实传染病的防护工作,熟练掌握传染病预防知识是幼儿、家长当前阶段任务的重中之重。
一、呼吸道传染病
1流行性感冒
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强,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儿童,极易在学校内引起聚集发病。疾病分类主要有甲、乙、丙型流感,我国主要是甲型流行。
新冠和流感的首发症状比较相似,因此家长们很难区分,且无论新冠还是流感,儿童感染后均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因此学会分辨,并对症治疗十分重要!
两者交叉的症状:发热/畏寒、咳嗽、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疲劳、咽痛、流涕/鼻塞、肌肉酸痛/全身疼痛等。
两者交叉的并发症:肺炎,呼吸衰竭,败血症,多器官衰竭(呼吸衰竭、肾衰竭、休克),慢性疾病恶化,心脏、脑部或肌肉组织的炎症继发感染(細菌或真菌感染)。
未交叉部分:儿童更易出现腹泻症状(流感);任何年龄段均可出现腹泻症状、味觉/嗅觉改变或丧失(新冠肺炎)。
2.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简称流脑,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化脓性脑膜炎。常在冬春季节引起发病和流行,患者以儿童多见。致病菌由鼻咽部侵入血循环,形成败血症,最后局限于脑膜及脊髓膜,形成化脓性脑脊髓膜病变。主要临床表现有发热、头痛、呕吐、皮肤瘀点及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呈化脓性改变。
3.水痘
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多见于儿童,极易在小学与托幼机构发生和流行。冬春季节多发,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传播途径较为广泛,主要经飞沫或接触传播,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用具传播。水痘症状分为前驱期(畏寒、发热、头痛、乏力、咽痛、咳嗽、食欲下降、全身不适等症状)和出疹期(出现红色斑疹、丘疹、疱疹)两种。
4.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与接触传播。典型症状为腮腺肿胀、疼痛、发热等,少数患者可引起睾丸炎。该病好发于儿童青少年、免疫力低下者及未接种疫苗者,冬春季高发。
5.麻疹
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传染性极强,麻疹患者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1~5岁儿童,在拥挤、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容易传播,感染愈后会有持久免疫力。通常先出现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随后会出现高热,脸上出现红色皮疹;严重时可能会伴有并发症如肺炎。
6.风疹
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疾病,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幼儿,冬、春季高发。可通过呼吸道及直接接触传播。症状分为前驱期(症状较轻,出现上呼吸道症状和眼结膜炎等眼部症状等)和出疹期(出现浅红色斑丘疹)。
二、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
很多传染病都没有“特效药”,只能对症治疗,因此不论何种呼吸道传染病“阳康”了,都依然不能放松对传染病的预防。
1.疫苗接种
家长及时查看儿童的接种记录,如发现有漏种的疫苗,应尽快到接种门诊完成补种,同时在前往接种点时需做好个人防护。
(1)疫苗接种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如新冠肺炎疫苗、流感疫苗、流脑疫苗、水痘疫苗、麻腮风疫苗等。其中流脑疫苗、麻腮风疫苗属于免疫规划疫苗,适龄儿童可以前往预防接种门诊,按规定的免疫程序进行免费接种。流感疫苗和水痘疫苗属于非免疫规划疫苗,自愿、自费接种;四价和三价流感疫苗均可有效预防流感;水痘疫苗目前推荐2剂次的接种程序,满4周岁的小朋友可以接种第2剂次。不同的疫苗应尽量分开接种;另外接种疫苗时应保证儿童不处于急性感染期,且患病的儿童需症状消失、完全康复才可接种疫苗。
(2)如果儿童近段时间感染过新冠病毒,则不建议其近期再接种新冠病毒疫苗。按照目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中的规定,感染时间和接种疫苗时间要间隔6个月以上。确诊或疑似感染新冠病毒的儿童要推迟其他疫苗的接种,直到症状消失且连续2次相隔24 小时的抗原或核酸阴性后再进行接种;没有做抗原或者核酸检测的儿童则建议将其他疫苗接种推迟到症状消退的14天后。
值得注意的是,延迟接种只是延迟了疫苗开始产生保护的时间,并不会影响疫苗整体的、长远的保护效果。
2.正确洗手
学会正确的洗手也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方式。应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分淋湿,取适量洗手液或肥皂,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指缝和指甲缝,按照“六步洗手法”认真揉搓双手。
3.正确佩戴口罩
(1)佩戴口罩时,金属条在上,使褶皱朝下并拉开褶皱;
(2)口罩应覆盖口、鼻、下颌,双手指尖沿鼻梁金属条由中间至两边慢慢向内按压,直至紧贴鼻梁;
(3)适当调整口罩,使口罩周边充分贴合面部;
(4)口罩出现脏污、变形、损坏、异味时需及时更换,每个口罩累计佩戴时间不超过8 小时。
4.科学防护
(1)家长应避免带儿童去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若一定要去应佩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
(2)注意家庭环境卫生,室内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减少病毒传播机会。
(3)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保障儿童的营养,保证充足睡眠、督促科学运动,提高儿童的身体免疫力。
(4)家里有人患呼吸道传染病,建议尽可能隔离,为孩子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孩子接触。
(5)若孩子出现呼吸道传染病相关症状时,应及时就医,确诊后应延缓上学,按照相关要求隔离治疗后方可复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