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平安校园>>法制>>文章内容
不做“小霸王”(中二)
发布时间:2025-03-06   点击:   来源:原创   作者:费丽洁

不做“小霸王”

活动目标:  

1. 引导幼儿理解“小霸王”行为的危害,学会关心和尊重他人。  

2. 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小霸王”行为(如抢玩具、推搡他人等),并明白这些行为是不对的。  

3. 帮助幼儿学会用正确的方式与同伴相处,如分享、轮流、友好沟通等。  

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  

   - 故事绘本《小霸王变好了》或相关图片;  - 情景表演道具(如玩具、头饰等);- “友好行为”卡片(如分享、说“请”、排队等)。  

2. 环境布置:  

在教室一角布置“友好小天地”,展示幼儿的友好行为照片或绘画作品。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

1.情境导入:  

   - 教师扮演“小霸王”角色,故意抢走一名幼儿的玩具,并问其他幼儿:“老师刚才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 引导幼儿讨论“小霸王”行为的表现和感受。  

2.引出主题:教师总结:“抢玩具、推人、骂人都是‘小霸王’行为,会让别人伤心。今天我们要学习如何不做‘小霸王’,做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好朋友。”  

二、故事环节

1. 讲述故事:  

   - 教师讲述绘本故事《小霸王变好了》(或自编故事),故事内容围绕一个喜欢抢玩具、欺负同伴的小朋友如何认识到错误并改正的过程。  

2. 提问互动:  

   - “故事里的小朋友为什么没有朋友?”  

   - “他后来是怎么做的?大家为什么又喜欢他了?”  

   - 引导幼儿理解“小霸王”行为的危害以及友好行为的重要性。  

三、情景表演

1. 分组表演:  

   - 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表演一个情景(如抢玩具、排队插队等),并讨论如何用友好的方式解决问题。  

     情景1:两个小朋友都想玩同一个玩具,怎么办?  

     情景2:一个小朋友不小心撞倒了别人,该怎么办?  

2. 教师引导:  

   - 鼓励幼儿用“轮流玩”“说对不起”“一起玩”等方式解决问题。  

四、游戏环节

1. “友好行为”大比拼:  

   教师出示“友好行为”卡片(如分享、说“请”、排队等),幼儿根据卡片内容表演相应的行为。  

   例如: 抽到“分享”卡片,幼儿可以表演把玩具递给同伴;  抽到“说‘请’”卡片,幼儿可以表演礼貌地请求帮助。  

2. 表扬与鼓励:  

   对表现友好的幼儿给予表扬,强化正面行为。  

五、总结与延伸  

1.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不做‘小霸王’,知道了抢玩具、推人是不对的。我们要学会分享、轮流和友好沟通,这样才能交到更多朋友。”  

2. 延伸活动:  

   - 在区角活动中设置“友好小天地”,鼓励幼儿用绘画或手工制作“友好行为”标志;  

   - 家园共育:通过家长群分享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也引导幼儿践行友好行为。


附件:
    关闭窗口
    打印文档

    版权所有:常州市红梅东村幼儿园    技术支持:常州万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